题记:汤汤沅水,生生不息,带走了岁月,滋养了沿岸。近年来,泸溪县提出做好水文章,讲好水故事,勤劳敢为的五果溜人,祖辈依水而居,产业因水而兴,种植和养殖业的全力发展,他们将由此携手走向幸福美好的未来。
晨天清晓,碧云抱日,习惯了出门刷天气,得知这几天要下雨。这哪里是要下雨,分明是要打“钦天监”的老脸。笑谈中,泸溪县五果溜村到了。“我叫姚枝莲,欢迎老师到来。”
“你就是姚枝莲?”“我是一个地地道道泸溪妹。”姚枝莲乡音重,眼角布着浅浅的笑意,腼腆中带着清澈恬静,衣着得体不曾雕饰,脸颊上划过的一抹红在风中摇曳。人和名字对上号,使我想起来唐代著名诗人张祜的那几名诗。
都说眼见为实,可初次见面我真看不出,在五果溜带领二百余名乡亲脱贫,户均收入增加至四万多元,人均收入增加陆千余元,一举助力乡亲们摘去贫困帽子的她,竟是一个看似如此柔弱的女子?其实,未见姚枝莲之前,县文联李燕已为我开了“小灶”,使我对她不说云中见月也算是水中看花,但在我不着调调的潜意识里,软硬是把她想象成一个风风火火的女强人。
五果溜,好似在不经意间,又好似钨丝充了电,亮成了“沅水画廊,浦市古韵”精品旅游线路上的一盏灯,近年来吸引了州内外无数游客的目光,先后被评为省级特色精品乡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全州同心美丽乡村。水清、岸绿、河畅、景美,山更青了,水更蓝了,虫儿叫得欢了,鸟儿飞回来了。号称比大熊猫还稀有的中国特有物种中华秋沙鸭,身负鸟类活化石之重誉,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扑棱着天使的翅膀,据说是从长白山地域悠然南迁汤汤沅水。观鸟爱好者在五果溜村沅水流域,同时发现秋沙鸭群五雌五雄结伴在水中觅食嬉戏。天地之间,沅水之上,形成了一幅“晚霞与秋沙鸭戏水,长河同日月星奔流”的美丽画卷。
姚枝莲清楚记得,那天县里最大的领导,陪着州长和省农业农村厅的领导和专家,专程来到了她的养殖基地,叮嘱她泸溪因水而兴,因水而名,靠水吃水,要把水产品做好、做大、做强、做优、做成品牌,把小龙虾、大闸蟹养得更大、更肥,肉质更鲜美。曾名不见经传,如今却得到省州县各级领导心心念念,五果溜多项荣誉的背后,姚枝莲从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过去,我们一家靠几分地种粮为生,一年四季在土里刨食,没得一个活钱用,‘白妹’回来办龙虾养殖基地,把我招到基地给龙虾喂食、管水塘,每月有工资领,当年就脱了贫。”村里因残致贫的贫困户田德忠说。
“白妹”带我们全家走上了致富路。因为姚枝莲从小长得白,邻里上下习惯叫她“白妹”。村民姚本国作为一个男子汉,却毫不掩饰对姚枝莲的钦佩与感激。吃了没有文化的亏,生产上是一把好手吃得苦霸得蛮,但那个内方外圆的“孔方兄”却并不买他的账,年头忙到年尾只是勉强让一家人不饿肚子。“是姚枝莲一手创办‘湘莲’龙虾养殖合作社,丝毫没有保留将养殖技术传給姚本国等四十五户二百多人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包虾苗、包技术、包销路、包底价,让他们养殖的龙虾不逃逸、不发病,让他们养出来的成品不愁销售价格美丽,从去年的五十七元每公斤涨到了今年的五十八元每公斤。四十五家养殖户放手生产,放心投入,无后顾之忧。”五果溜村党支部书记、村长姚元刚如是说。
成功不是偶然,努力才是必然。让我们来梳理一下姚枝莲的成功之路,在于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在于对脚下的土地爱得深沉,在于对乡里乡亲的责任担当,在于她一心要带领身边的人选择更好的生活,一起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九十年代中期,对于十七八岁的姚枝莲来说,是人生之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不甘面朝黄土背朝天,她背起行囊,告别父母,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浙江温州。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没有技术,文化不高,工作不好找,但她有的是力气,有的是湘西妹儿的聪慧与灵性。放下少女的矜持,从鞋厂普通员工干起,尊重师父,人勤嘴甜,肯学肯问,几个月后,她产出的产品质量最好,很快在一线员工中脱颖而出,被破格提拔为小组长、车间主任,到碎布厂副厂长,厂长。
光阴荏苒,转眼间姚枝莲也是一个做母亲的人了,女儿聪明伶俐乖巧懂事,令她无日无夜不挂怀于心间,况且一个人离乡越久,思乡愈切,姚枝莲也不例外,多年来的打工生涯,对家乡她总有一种深切的思念。这一年,姚枝莲回到阔别已久的五果溜,她发现家乡早已不是过去的模样,村容村貌有了明显的改变,脑子活的开始搞起了农业产业。置身在家乡的山水之间,感受到无比熟悉又清新的味道,千里长河大河气魄,滔滔沅水气势恢宏,西通云贵融五溪,北接洞庭归长江。自古至今,沅水就是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的重要航道,为洞庭湖湘、资、沅、澧四水中的第二大水系,古巴人沿沅水而达两湖,将优质川(巴)盐输入湘楚,从里耶出土的秦简可知,秦时里耶(迁陵)往返洞庭郡千里通邮,沅水是那时一条最便捷的“高铁”。
然而,虽说五果溜三面沅水环绕,水资源得天独厚,但却没有正真获得充分的利用,乡亲们守着门前屋后种点水果,傍着滔滔沅水捞点鱼虾,茶余饭后讲点盘瓠辛女传说以资人生乐趣,如此这般打发着时光。可今时不同往日,姚枝莲毕竟见过世面,在武汉长沙等大城市夜宵摊上,美味的小龙虾的“火爆”热销引起了她的关注。说起小龙虾、大闸蟹,很多人一下子会联想到令人垂涎欲滴的香辣小龙虾、鲜美可人的蒜蓉大闸蟹。然而虽说小龙虾大闸蟹好吃,但对于当时的五果溜乃至整个泸溪县来说,这种看起来呆头呆脑,喜欢举着一对大钳子挥来挥去,见过听过吃过就没有人养过,连本地那些种植养殖方面的行家里手,对养殖小龙虾所需的水温、水质、饲料等基本知识都是一问三不知。
即便如此,这些困难难不倒姚枝莲,她决定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利用五果溜的稻田和优质水体养殖小龙虾。她开始在网上搜寻并到常德、岳阳等地考察养殖公司,最终看中了安徽亳州的一个企业,她主动与其联系,对方听说她没有一点养殖经验,且先期投入的资金不大,亳州公司对她并不看好。在家人的支持下,姚枝莲远赴千里之外的亳州,用热心和诚意感动了对方,同意为她提供种苗、提供养殖技术并保底回收产品。
有时候,人要是顺了,想什么来什么。那一年,泸溪县委组织部和浦市镇的工作人员找到姚枝莲,得知她确有学习养殖技术的需求,优先推荐她参加了湘西州“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畜牧养殖专业学习。姚枝莲非常珍惜这次到湘西职院学习的机会,认真听老师讲课,认真做学习笔记,如饥似渴吸取知识的养料,通过这次系统的专业学习,她的养殖技能综合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还结识了好几位帮她耐心解答难题的专家老师。
学习期间,姚枝莲还与湘西州养殖行业的朋友,抱着“三人行,心有我师”的学习态度,前去他们的养殖基地学习取经。同时,反复观看中央电大“三农”远程教育网站里的龙虾养殖专题片,从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特别是在职院面授期间,她认真刻苦,积极参加教学实践活动,主动向专家老师请教养殖中出现的问题,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完成课程,取得了中央电大颁发的大学专科学历证书。至今,职院养殖专业江国珍老师对她这个热爱学习,主动提问的学生还记忆犹新。
学成归来的那一段时间里,姚枝莲每天数次绕着水塘观测巡查,仔细记录小龙虾的长势情况。她凭着“返乡创业、反哺乡邻”的决心和毅力,全心投入,精心养殖,不敢有丝毫马虎。在她不懈的努力和江国珍老师等人的精心指导下,她养殖的小龙虾全部达到了亳州公司回收标准,并借此与公司签订了长期回收协议。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打拼,她终于获得了成功,承包的水田产出鲜虾五千多公斤,当年完成出售的收益近三十万元。这一年,按姚枝莲的说法是自己的幸运年,她不光事业丰收,政治上也已成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
掌握了养殖技术并尝到了甜头的姚枝莲,决定将养殖规模做大做强做成品牌,她多方筹措资金,流转了村里200多亩稻田扩大小龙虾养殖。她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利用自己的技术和人脉,带领村里的低收入群体共同致富。当我问她为何会这样做时,她说:“想到自己在外打工多年,谨小慎微看人脸色,回乡后亲眼看到乡亲们为了生计背井离乡,这种心酸和无奈,在我内心烙下深深印记不能释怀。于是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何不创新发展模式,发挥我这个新党员的带头作用,把群众发动起来一起养,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为家乡的发展做些贡献呢?”
她说干就干,立马找到了当时的村支两委,得到了村支两委全体干部的赞同和支持,于是放开手脚,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发动群众。起初,全村只有12户原意加入,她便以入股合作方式,带上这12户贫困群众一起养殖了128亩小龙虾,姚枝莲负责提供养殖技术和资金,村民出土地和劳动力,每户安排1人以上常年务工,每人每月2000元以上保底工资,年底每户保底分红1万元以上,当年便带动了58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初露锋芒,首战告捷。更加坚定了姚枝莲的信心与决心,为了扩大规模和影响,更好地与市场接轨,她在得到家人和养殖户们的支持后,注册投资的金额二百万元,成立了泸溪县湘莲种养殖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公司+大户+贫困户+基地”的模式,通过股份合作、委托帮扶方式发动姚本国、田德忠、朱伦武等四十五户贫困户参与稻田小龙虾、大闸蟹和稻花鱼养殖。
没有谁的人生总是顺风顺水无病无灾,当突如其来的灾难横空降临,有些人从此一蹶不振,有些人迎难而上绝不屈服,扼住命运的咽喉扭转乾坤,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人,我们的生活总能看到希望和未来,姚枝莲就属于后者。
三年前那个夏天,闷热难耐的午后时分,一场五十年难遇的洪灾从天而降,汹涌而来的洪水像一只无所顾忌的巨兽,张开大口似乎要吞食掉五果溜的庄稼和房屋,养在稻田里的小龙虾很快被席卷一空,所有的养殖户损失惨重血本无归。
“我小孩上学的学费生活费怎么办?躺病床上老父亲的医药费怎么办?”有些村民看到半年心血毁于一旦,想到一家老小面临的困难,没有顶住压力的急得放声大哭,也有人默默伤心,也有人指着老天爷骂娘。但姚枝莲却没时间咒天骂老子,更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她一方面积极申请政府救助,一方面通过向银行贷款,找信得过的亲属和朋友举债。终于,通过她多方努力,筹措到了一定的资金,在积极做好灾后重建的同时,尽量给养殖户弥补损失,足额发放酬劳,给大家鼓劲打气。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姚枝莲的所作所为说明了一切,没有苦口婆心的劝说,而是真心的付出和真诚的担当,使受灾户继续养殖小龙虾的信心得到重建,他们对姚枝莲信任也是与日俱增,相互间的配合更加默契,形成了抱团取暖彼此帮衬的良好局面,短期内就走出洪灾的阴影,他们以更大热情相互鼓励,尽已所能相互支持,从哪里损失了就要从哪里补回来,养殖规模不减反增,由原先二百来亩发展了三百多亩,产品销售跨州出省。
在姚枝莲的带动下,省州县各级政府倾力支持,五果溜村因地制宜谋远景,从水资源上下足了功夫,农牧水产产业快速的提升壮大。农户脱了贫,村民增了收,激发了发展动力,产业致富的热情更加高涨,纷纷搞起了虾蟹水产养殖,一亩、两亩、三亩,一户、两户、三户。如今已有一百余户四百陆拾多名群众,建立起了四百多亩高品质连片虾蟹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可年产小龙虾八万多斤、大闸蟹一万余斤,稻花鱼五千多斤,生态佤乡米七万多斤,还办了村集体农家乐,农业观光和休闲垂钓,开发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姚枝莲的创业事迹也先后被《人民日报》《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等多家新闻媒体争相报道,五果溜村也成了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调研、实训、研学的基地,前来参观学习旅游观光的人络绎不绝。
“书记,我要申报‘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像‘龙虾达人’姚姐姐一样,学习养殖专业方面技术,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财富。”上述一幕发生在泸溪县浦市镇岩门溪村,村民杨利华向村里递交了“一村一大”报名登记表。在该镇党建办公室,前来参加报名的青年男女络绎不绝。杨利华口中的“龙虾达人”姚姐姐就是五果溜村的党员致富带头人泸溪县湘莲生态龙虾养殖基地负责人姚枝莲。“姚枝莲在全县第一届《众创杯》创新创业比赛中,获得过成长组二等奖的荣誉。目前,她创办的养殖基地已发展有小龙虾、大闸蟹、稻花鱼等多个水产品种,年总产值达伍百余万元。她创办的养殖基地被评定为湘西州‘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实践教学基地。当年,我们和县委组织部推荐她去州里学习,没想到她能做出这么大的成绩。”浦市镇党委组织委员李维毛介绍姚枝莲时,言辞之间充满着赞许。
近年来,泸溪县以“选拔本土化、培养专业化、引领精英化”为运营机制的人才教育培训机制,分层、分级建立了“一村一大”学员台账,定期更新,通过台账化模式抓实抓细“一村一大”学员管理,实时掌握学员的动态;运用“互联网+”的理念抓“一村一大”工作,建立了“一村一大”微信群,及时发布实用信息,同时也加强网上学习和沟通交流。县委县政府为学员与县扶贫开发办、县人社局等单位牵线对接,注重从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等方面为学员提供帮助,打造了一批经营规模较大、发展速度较快的“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实践教学基地。数年间,累计为“一村一大”学员提供技术指导三百余人次、投入帮扶资金三百多万元,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六个。
开办养殖基地以来,姚枝莲习惯了什么事都亲力亲为,每天去养殖基地转一转,瞧一瞧她才能放心,对于虾蟹养殖技术,姚枝莲从没有藏着掖着,哪个员工愿意学习,她总是倾囊相授。今年五月,姚枝莲又开始在养殖小龙虾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闸蟹养殖,现在她养殖基地的小龙虾产量达到了一季三万多公斤。随着各地夜经济的兴起,小龙虾大闸蟹价格也持续上涨,养殖基地的虾蟹一达到上市标准就被公司回收,收益非常可观。
说到养殖基地的发展壮大,诚然与姚枝莲的努力分不开,但让她念念不忘的,是村支两委到省州县有关部门对她的全力支持,县委县政府提出“水清岸绿,水美乡村”建设,着力推动“讲好水故事,做好水文章”就像有一只无形的巨手,源源不断释放着能量,极大地助力了她的水产养殖事业。
2020年,姚枝莲获泸溪县“电商能人”和“湘西州第一届农业乡土人才”荣誉称号;2022年,又斩获泸溪县“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采访将要结束,我合上记录本,提了最后一个问题:“姚总,虽然公司兴旺,事业有成,但你的身份只是一个农民,为什么还要积极要求入党呢?”
“说实话,不管是在陌生的城市为生活打拼,还是回到五果溜参与家乡建设,事事带头的都是党员,帮我助我扶我支持我,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向我伸出援手的,都是党和政府。我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我入党,就是要带领乡亲们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一起过上好日子,一起向着未来的美好生活而努力。”